学院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学生社团建设为依托,构建了“一中心、双指导、四平台、四阵地”的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青春工商”品牌社团系列特色活动,有效推动共青团工作与学院“大思政”工作体系的深度融合。
一、以“思”为核,深化思想引领
在系列活动中,学院特别注重思想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研讨会和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10月23日下午,社团开展了以“传承红色基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活动,赴银川玉皇阁、鼓楼进行实地教学。学生们在参观学习中,深刻理解了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学院“书香使者”读书社组织了“石榴花开校园 籽籽同心向党”电子书共读阅读积分挑战赛,旨在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红色经典和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同时加深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活动期间,学生们积极参与,通过线上平台分享读书心得,交流思想感悟,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院组织各社团在清风园门口举办“牢记嘱托担使命 感恩奋进新征程”风采展示和迎新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学生们展示了各自社团的特色和风采,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向新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在风采展示环节,各社团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包括传统民族舞蹈、合唱、戏剧表演等,这些节目不仅展现了学生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二、以“艺”为媒,丰富文化生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源泉。学院茶文化社团致力于推广中国的传统茶文化,恪守“清、澹、静、和”的茶道精神,专注于茶知识、茶叶冲泡技巧以及茶艺基本礼仪的教育。这些活动为师生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和体验茶文化独特魅力的机会。以茶艺为媒介,通过组织茶艺表演、茶知识讲座和茶艺体验活动,社团成员不仅学习到了茶道知识,还促进了我院同学之间的各民族交流,同时在学习和参与中提升了人文素养。

在宝玉石文化社,学生们成功开展“端午粽香,宝玉璀璨”主题活动,学生们亲手制作了精美的粽子和宝玉石饰品。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不仅学习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还了解了宝玉石的种类和加工工艺。在动手实践中,他们体会到了传统节日与现代工艺的结合,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三、以“体”为基,增强体质健康
在“社团文化艺术节”中,体育活动同样占据了重要位置。学院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12月11日下午,排球社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体育活动。活动以“民族团结,乐享健康”为主题,开展了三米线两人垫球、垫球过网摸线、发球按区计分、传球进桶、吹球接力等比赛,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和民族的团结。排球社的活动不仅限于比赛,还包括了关于排球运动规则和技巧的培训,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的讲座,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竞技水平。
四、以“志”为先,激发志愿精神
在“社团文化艺术节”期间,学院还特别重视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通过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12月11日,在大雪天气期间,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自发组织清扫积雪活动,确保了校园道路的安全畅通。志愿者们不畏严寒,积极参与,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此外,学院“匠心工商”大学生理论宣讲团还先后组织了6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老人过生日”志愿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为社区居民带去了温暖和关怀,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快乐,进一步坚定了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决心。

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开展的社团特色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在实践中深化了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认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在思想、艺术、体育和志愿服务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学院将继续以学生社团为平台,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构建和谐、文明、进步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文、图/岳嫱)